那天看到一所学校的校训,使我第一时间联想到自己以前工作的学校的校训“团结、进取、求实、创新”,这样的校训,别说是学生,就是当老师的,也不一定能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。
父亲曾教育我们兄妹,“人生要达到一种境界,必须具备博大的胸怀和不断进取的精神”。后来,我看到清华大学的校训“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”,才知道父亲说的道理和清华校训是同一意思。清华校训只有八个字,却简约、隽永、深厚,凝练成清华特有的精神和魅力。
笔者认为,一则好的校训,对学生的人格构建、道德教育都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。一则毫无特色的校训,只能算是聊胜于无。如我上述那则,怎样团结?怎样创新?又是怎样进步呢?自己琢磨去吧。
我见过一所县城中学的门口,挂的是教育家陶行知的“每日三问”:“我的学问进步了么?我的身体进步了么?我的道德进步了么?”显浅、通俗、亲切,让学生看了,就懂得每天怎样生活才有意义。另外一所台湾人办的私立中学的校训是“耐劳苦,尚简朴,勤学业,爱国家”,看多么明了、质朴,可操作性强。而我们现在的校训几乎没有一点特色,千篇一律的“勤奋、文明”;千人一面的“求实、创新”,却是含糊得很。既没有文化内涵,也缺少情感道德教育的作用。
国内外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,校训折射出的是校格和学风。中山大学的校训是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”;暨南大学的校训是“忠信笃敬”。两所大学都秉承了传统的文化资源,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,起着积极的作用。哈佛大学的校训是“以柏拉图为友,以亚里士多德为友,更要以真理为友”,哈佛的精神从校训看出就是科学的精神。
校训,简短往往只有几个字,却能激励着学生求索,奋进。因此,一所学校的校训切忌大而无当,而要能像“座右铭“一样,对学生的情感、道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。
评论